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整个医疗机构复用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工作,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标准的不断更新,消毒供应中心的任务也就更加繁重。对于服务多家医疗机构的社会化消毒供应中心来说,器械量的猛增与行业标准的严格实行既是企业前进的推力也是减缓脚步的摩擦力。既要追求速度,保证医疗机构无菌物品的供应,又要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如何平衡庞大的器械量与严苛的行业标准,是每一个大型消毒供应中心面对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性探讨:人们越来越认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一理念,于是有了消毒供应中心这一独立的科室,而集中化的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更是这一理念贯彻实施的体现。那么,在消毒供应中心内部,“专业的岗位进行专业的操作”也就同样重要。虽然全面型人才在职场更受欢迎,但在专业程度要求更高的医疗行业,只有对某一项工作精、专、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为患者的健康与医疗安全负责。区域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可将生产部门分为外来器械组,去污组,包装组,敷料组,灭菌发放组五个组,其中外来器械组分为外来器械去污组、外来器械包装组。每个组相互独立,相互合作。
组长根据每个组员所擅长的操作不同,为其安排不同的工作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员工专心于唯一岗位,进而在此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动能,也有利于生产责任划分,锻炼员工的责任心,即“我的岗位我负责”。
提到现场管理,必定要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的5s管理。5s管理简单概括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整顿,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素养,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对工作讲究、认真的人。以上是5s管理的大概定义,那么,5s管理有什么好处呢?首先,作为集中化的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医院与科室众多,处理的手术器械种类庞杂。有些不常用器械所使用的相关物品在使用一次后,会长期在生产现场处于备用状态,既占用了生产空间,又使物品得不到良好的保存而损坏或浪费。与之相反,那些处理常用器械所使用的物品,由于短时间内用量较大,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判断好合适的申领量,导致生产现场物料存积过多,也同样会占用生产空间,会对物料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所以,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可以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第二,当我们只把必需物品留在现场后,就要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如去污区清洗台上的毛刷、管腔刷、量杯等用品,应放在对应的悬挂架上,且悬挂架应安装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方便使用时拿取。较大设备或落地工具,如清洗架转运车,应设有专用存放位,且存放位标有明显标识,做到用时能取,闲时能存。所有物品分类、定位定点存放,既不浪费时间找物品,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第三,长期大量的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流转,同时众多的工作人员进出,势必会不断残留生产废料,这些废料时间久了会越堆越多,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更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器械失败包发放到手术现场,耽误手术进程,威胁患者的安全。及时清扫工作台、地面等,使现场宽敞明亮,会更容易发现某些工作缺陷,如遗漏器械等。所以,清除现场的垃圾甚为重要。清扫还包括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效率降低事件。第四,现场管理不应是一时兴起的“大扫除”,而是一项持续有效的长期工作。要将实施内容规范化、制度化,明文规定,严格执行,维持现有管理成果,不断优化改进措施。从根源上消除安全事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愉快的工作。
现场管理的最后,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让员工通过实践获得整体的提升,与企业共同进步,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消毒供应中心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作流程,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针对每一项操作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如上,制定详细的工作步骤,必要时制作流程图谱,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能从中获得明确的指示,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独立的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能经营相关业务。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会对初次申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组织人员实地考察,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试行)》等,对该单位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出整改方案,直至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才予以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证的取得并不能一劳永逸,除了每年定期的复核该单位是否仍旧符合标准外,政府部门对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不定期抽查也是提高企业对行业标准忠诚度的有效办法。作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最大受益者——医疗机构,负有对服务提供者监督审查的义务。监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质量,操作流程,监测记录,物流运输措施等。由消毒供应中心和医疗机构共同组建的质量监督小组,能够更切合实际的提出针对性调整建议。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双方应定期召开讨论会,合作初期可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合作平稳后可一季度一次,但间隔时间不应太长,防止双方因沟通不畅、信息断流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讨论会可由医院向消毒供应中心提出问题,消毒供应中心在应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向医院提出要求,如统一器械包名称等,在讨论中彰显企业的专业性,增加双方的信任度。外部的监督终究是压力,只有自我监督的完整体系才能发掘企业自身的动力。自我监督又分为部门监督,小组监督,以及个人监督。消毒供应中心应成立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生产运营部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生产运营部应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进行制定和持续改进。
生产小组应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对具体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如清洗效果监测是否合格,灭菌效果监测是否合格以及其他细节把控等。
器械量的庞大势必会造成人员的短缺,进而出现加班时间过长等现象。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性要求参加生产的员工必须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中,不只是患者的安全,还有自身安全,这就要求她们胆大心细,认真负责。如果员工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来抵消工作的疲累,身体和思维都会反应减缓,必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员工得到合理的休息时间和假期,能够更好的陪伴家人,得到身心的温暖,也会使其自身的发展方向更加积极健康。
消毒供应中心应当制定合理的加班制度以及人员排班管理。在排班合理的基础上,增加员工基数,单位不应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仍旧固执地缩减人员成本。
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而人员配备又做不到全部是具有职业资格的护士,所以员工的培训尤为重要。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一部分: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a)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规范还规定了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相关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置培训师专职,不仅制定新员工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工作组的不同特性,制作每个员工的培训档案,还要定期收集生产部门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继续教育与新员工培训同样重要,不能因为是熟练技术员就不再更新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需要反复讲解,反复提醒,“钝刀比利刀发生的事故更多”,专业技术就是我们工作的“刀”,所以需要时刻保持锐利。除了新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还有改善培训。如果说前面两种培训的课程是固定的,那么改善培训就是动态的,它随生产的不同问题而变化。改善培训有一重要的步骤就是检查培训后的问题改善情况,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
无论是哪种培训,都是员工关怀的一种,以提高员工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技能为目标。企业应持续关注员工的成长环境和进程,只有员工个体的发展良好,才能带动企业整体的稳步前进。
庞大的器械量与严苛的行业标准并不是矛盾的双方,它们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的工作经验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行业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的。反过来,行业标准规范了工作过程,提高了工作质量,让消毒供应中心在繁忙的运营中找准方向,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了促进消毒产业的发展,了解消毒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给消毒行业企业搭建宣传消毒产品的平台。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消毒产业分会、深圳市医学会、上海聚亿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21深圳国际医用消毒及感控设备展览会将于12月21日-23日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主办方将在大会期间举办消毒与感控论坛,并对医用消毒及感染控制进行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展位预定:金舒妍13661622034(微信同号)